第125章 全线攻击(1/2)
此时双方之间的战线相距大约 2600 米。
在如此遥远的距离,即便使用最先进的观测设备,想要把对面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,也是相当困难的事情。
望远镜固然是一种极为有用的工具,但它所能提供的视野和信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并不能让人对敌人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。
回想起昨日的首轮攻击,无论是对于凶残的鬼子,还是强大的毛**国军队而言,结局都不太乐观。
清晨时分,太阳还未完全升起,鬼子和毛熊军便经迫不及待地集结起来。
这一次他们足足调集了六千余名士兵,准备发动一场全线攻击。
近代战争中,人们逐渐认识到,越是让部队紧密地聚集在一起冲锋,伤亡往往越惨重,因此散兵线成为了进攻时的主流战术选择之一。
当然,如果能实现步坦协同作战,那无疑会大大增强进攻的威力。
但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,必须先将对方所有的反坦克炮彻底摧毁。
否则坦克一旦遭遇敌方反坦克火力的打击,不仅自身难保还可能连累跟随其后的步兵部队,导致整个进攻计划功亏一篑。
倘若只是单纯依靠步兵发起进攻,那么采用散兵线则是最合适不过的策略了。
每个士兵之间需要保持至少 30 米以上的前后间距。
而左右两侧的散兵线间隔也应控制在 8 - 12 米左右。
这样既能确保队伍在行进过程中的灵活性和机动性,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因人员过于密集而遭受集中火力打击的风险。
毕竟谁都清楚,在无情的机枪扫射之下,哪怕是倾尽全力投入战斗。
若不懂得合理分散兵力,最终也只会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。
毫不夸张地说面对装备精良、防守严密的敌军防线。
就算己方拥有八万之众的庞大兵力,若是一味盲目地拥挤在一起冲锋。
恐怕不出一天时间,就会被敌人的猛烈炮火全部消灭殆尽。
如果双方的将军真的做出如此愚蠢且鲁莽的决定。
那他们根本无需等到回营接受军法处置。
恐怕在战场上就会有人暗中放冷枪将其击毙。
毕竟能爬到至少中将这个层级的人物,绝非毫无能力任人摆布的纸糊草包。
时间来到凌晨 5 点左右,震耳欲聋的炮击声骤然响起。
与此同时五十多架战机如同一群凶猛的猎鹰,伴随着炮火的轰鸣呼啸而至。
此次交战无论是小鬼子一方还是毛**国的空军部队,显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。
其中有二十架战斗机悄无声息地隐匿于厚厚的云层之中,静静地等待着最佳时机。
它们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毒蛇,只等沪海方面的战斗机一进入战场范围,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突然袭击。
而另外三十余架飞机,则充当起了诱饵和主攻力量的角色。
尽管这些飞机仅仅装备了两挺 7.7 毫米口径的机枪。
但从高空俯冲而下时,这看似不起眼的武器却能爆发出惊人的杀伤力。
每一颗子弹都犹如夺命的闪电,一旦击中人体瞬间就能让人命丧黄泉。
咻!
随着一声声尖锐刺耳的破空声传来,挂载在战机下方的航空炸弹开始接二连三地投向阵地。
刹那间火光冲天,硝烟弥漫。
士兵们惊恐万分,纷纷以最快的速度钻进了附近的防炮洞中。
然而那些距离爆炸中心不足 30 米的士兵。
几乎没有任何生还的机会,当场就被炸得粉身碎骨。
即使有些幸运儿成功钻进了防炮洞,也未必能够幸免于难。
因为强烈的冲击波和飞溅的弹片依然有可能穿透防护工事,给他们带来致命的伤害。
整个战场变成了人间地狱,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角落。
而那些远离这段危险距离并及时躲进防炮洞的士兵,则幸运地保住了性命。
此时天空中不断有航空炸弹如雨点般从天而降,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掀起滚滚烟尘和热浪。
与此同时,远处还传来联军猛烈的火炮攻击声,大地仿佛都在颤抖。
就在这时,七架 bF109 战斗机犹如闪电一般从沪海方向呼啸着腾空而起。
仅仅十分钟之后,它们便抵达了战场上空。
然而令人惊讶的是,此时此刻战场上肆虐横行的竟然全都是敌军的战机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