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登基**(1/2)
除了各怀心思没有擅动的诸侯外,还有许多在各地不得志的寒门士子或能人志士,得到汉皇退位、张循即将登基的消息后开始动身赶往洛阳。
太平道早已发出招贤令,只是之前很多人都在观望罢了。现在,黄巾军已经击败了李傕、郭汜,拿下了关中平原,掌握了三大州、数百万人口、二十多万的军队。
显然,黄巾军已经成了天下最大的一股势力,并且还要最先登基**,最有希望统一天下,真正的改朝换代。因此,这些人想要趁张循还没有统一天下的时候,加入进去,搏一搏前程未来。
这方面,并州虑虒的陈绍已经给大家做了个极好的例子。从一个被汉廷免职的前普通知县,几年时间干到了并州牧,最有实权的封疆大吏。这样的前途,对许多已经没落的寒门士子来说,哪怕将来失败被杀头都愿意干啊!
这自然就是张循希望看到的。
这时候天下信息流通不便,除了少部分世家大族外,一般的寒门士子很难掌握各州各郡各诸侯的具体情报,看不清天下大势。因此,张循率先登基**,就可以占据舆论上的先机,吸引来一批想要做官的士子和人才归附他。
果不其然,在张循登基之前,高顺、许褚、徐晃、乐进、李典、郭嘉、荀攸、戏志才、徐庶、杨修、法正、诸葛瑾等等,或自荐,或被邀请,或被张循的情报人员绑架来到洛阳,然后被太平道治下军队强盛、百姓安乐、生机勃勃的景象所吸引,最终加入了太平道,一起为实现太平盛世而努力。
初平五年(194年)八月初一,天气晴,洛阳城中,三步一岗、五步一哨,全城戒严,防备诸侯细作捣乱。
从早上辰时开始,在大儒蔡邕的主持下,在上千名文臣武将与军民代表的见证下,张循先祭祀天地,然后祭告张角、张梁、张宝三公将军灵位,最后换上衮冕龙袍,来到洛阳北宫的崇德殿,在金銮宝座上落座。
太平道之前喊的口号都是“苍天已死、黄天当立”,信奉的是黄天。因此,张循也理所当然地将龙袍的颜色改为了黄色,也符合来自后世的张循的审美。
随着崇德殿内文武百官和殿外的军民代表行完三跪九叩大礼,张循正式登基**,建国号华,改元太平,追封汉朝最后一任皇帝刘协为安乐公,准其跟随张仲景、华佗两人学医,造福百姓。
正式登基后,张循大赦天下,许多罪行不严重的犯人都将获得特赦。即使罪行严重的,除非死刑,也将获得减刑。
这是新皇登基的应有之义,普天同庆。
随着张循的登基,华朝中央朝廷架构露出水面。
国家最高统治者自然就是张循,也就是皇帝。皇帝下面有内阁,五位内阁大臣分别是贾诩、蔡邕、赵云、程昱、陈宫,协助张循处理军政要务,内阁首辅为贾诩。
内阁下面,则是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、农、商八大部,由内阁大臣兼任或亲信担任,每个部配两个副部长协助处理政务。
再下面就是各州州长、各军区司令等等。
华朝建立后,太平道、黄巾军的称呼予以取消,今后就是国家官员、正规军队,而不是民间反贼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